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1/5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2/5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3/5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 —---——-—-郑灵强【摘 要】人工挖孔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场地小,无泥浆派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大承载力等优点,但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通过对采纳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处理了一些特别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沟通。【关键词】人工挖孔桩 施工 技术探讨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海西高速公路网沈海复线仙游(福州界)至南安金淘高速公路莆田段路基土建工程 A5 标段。起止桩号为 K91+500~K97+480,路线全长 5。846115km.起点位于榜头镇高唐村,接 A4 合同段,终点终于榜头镇桃源村。本项目主要工程有:大桥 7 座,湖洋 3 号大桥(左线桥长 275m,右线桥长 250m)、九仙溪 1 号大桥(左线桥长 150m,右线桥长 180m)、九仙溪 2 号大桥(左线桥长 600m,右线桥长 610m)、九仙溪 3 号大桥(左、右线桥长 210m)、桃源 1 号大桥(左、右线桥长 150m)、桃源 2 号大桥(左线桥长 300m,右线桥长 270m)、桃源3 号 大 桥 ( 左 、 右 线 桥 长 450m ) ; 基 础 采 纳 人 工 挖 孔 灌 注 桩 , 桩 径1.2m、1.3m、1。4m、1。5m、1.6m、1。8m、2m、2。2m、2.5m、2.8m,总计 421 根桩。各桥位区基本上属剥蚀丘陵跨河流地貌,纵向上断呈缓“U”形。河谷处为九仙溪,无阶地发育,坡降约1%,局部发育有河洲。两岸为山坡坡脚,基岩裸露.两侧山坡较陡,自然山坡坡度约25°~35°,局部40°~45°。山上植被发育,自然斜坡基本稳定。根据钻孔揭示,桥址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坡积层(Qdl)。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南园组(J3n)凝灰熔岩。中风化基岩完整性较好。桥址区内未见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及滑坡、泥石流、倒塌、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河流流量不大,坡降较小,表层为漂石,颗粒重且大,冲刷作用不强;两岸为山坡坡脚,坡度30°~40°,中风化凝灰熔岩裸露,侧得裂隙倾角为 280—290°∠70—80°,密度 1—2 条/米,不易发生塌岸现象。两侧桥台处覆土薄,斜坡现状稳定。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二、施工过程1、放线、定桩位及高程:依据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桩位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