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式幼儿园"反思农村学前教育进展中的问题 一、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 (一) 家庭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矛盾 家长注重幼儿的身体进展,不注重心理的进展.在农村,家长容易忽视幼儿的精神、社会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较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只管孩子吃穿,孩子出了什么问题父母都不能及时发现.像有些孩子常常爱无缘无故的打或咬其他的小朋友,家长大多数都找不到原因,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孩子的异常。 (二) 家庭式幼儿园不遵循幼儿的进展规律 在教育幼儿时常常轻视各种行为能力的培育,而重视读写能力的培育。有些年轻的父母管教得太严,盲目地超前和过度的教育,没有根据孩子身心进展的特点,把应该在下阶段做的事,提早来做,片面强调对孩子施行识字、数数教育。幼儿离园回家后不准玩耍,要写 2~3 篇的字或算数学题目,天天重复。 (三) 家长不重视家庭式幼儿园,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农村的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没关系,在我们的周围 4 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留在家庭中养育,他们认为小孩子还小也不会学什么,只是拿给老师看管而以,而且每月还得上交“昂贵的生活费和交通费”,更何况天天送进送出也很麻烦,所以还不如放在家里――既安全,又省钱省时。还有些家长生活没规律,常常打麻将或看电视到深夜,孩子就玩到深夜。比如,我们幼儿园有些家长常常早上十点多才送孩子入园,理由是:每天打牌很晚,孩子也不肯睡,早上太早又起不来。 (四) 留守儿童增多,隔代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外出打工潮,年轻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增很普遍,隔代教育增多.比如,许多家庭,孩子才出生几个月就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帮忙照顾,每个月寄些生活费回来。然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与年轻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爷爷、奶奶这辈人多数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老人虽有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爱、传统的育儿经验和充足的时间,但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又有着一些消极因素,对孩子易溺爱、放纵、或常常打骂;思想保守和僵化,常用老规矩、老方法对待孩子;用静态的方式来抚养孩子。所以有些小孩很小就显得很成熟,爱学大人的样子讲话、做事,没有了幼儿的天真活泼,像个“小大人",家长还以此为荣,认为是孩子聪慧、懂事。 在农村 98%的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每年三千元左右的学费相当于一位家长的年收入,是农村老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