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型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种转型。由于这种转型,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孩子与社会渐行渐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其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不同 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小学一年级最集中的特征是它与社会的逐渐对接,尽管学校仍然是学校,和社会相差甚远但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作息时间范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假如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假如说幼儿园更多的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更注重“自理”和“自立”;假如说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是“朦胧”,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是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这既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为特征,也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自然形成的教育转变,是其自身的规律使然. 行为的法律规范性。幼儿园同样有着明晰而法律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法律规范往往成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更不能妄言其他。而这个时候的老师,也更多的承担了“保姆”和“保育员”的角色。小学一年级的不同则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所欠缺的只是“点拨"和“自律”。在这个时候,强调生活的法律规范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且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纪律约束的“刚性”。幼儿园有纪律,但是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小学一年级则由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着诸多不适应,但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角色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严酷性,这种转变又不可避开。 上述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小学一年级由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 教育的着力点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 思想品质教育不能忽视。这是老生常谈,但在这里却有着特别的意义.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恰似白纸,没有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时,植入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