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管理审计作用,提高企业效益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的审计,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为企业增收节支或提高投入产出率而制造价值增值的机会。管理审计审查的是企业的管理信息。企业的管理信息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业绩、管理状况等.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它是一种建设性更强的审计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以及达到企业的其他目标。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经营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适应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经营逐渐复杂。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增强了经营管理者对管理审计的依赖性。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渐渐地其内审的基本者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信息处理等的适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发表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积极参加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讨论措施、提出建议,充分发挥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进展。因此,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延伸。 因为管理审计是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所以它就贯穿到生产经营各方面,而且还延伸到评价管理者的能力及业绩。 在生产经营方面,管理审计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的销售,方方面面都有管理审计渗透。现从如下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 采购环节:对于购价的审计,先对市场进行调查,进行比价,然后确定采购部门是否依比价程序来进行操作,确定其采购的货物是否物美廉价,是否执行了比价程序;审查其购货合同及付款合同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影响公司权益的问题;审查其入库是否按正规程序;其采购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标准;在付款方面是否存在不符合内控制度的付款.对从整个购货过程中,业务员及领导有无违规的操作,对其敬业程度和胜任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二、生产环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审查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比,是否在生产工艺的许可范围内;审查材料的消耗是否符合在正常范围之内;审查工人工资分配是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