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实行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实行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实行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开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实行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样不但使检验人员仔细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 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假如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推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中有很多都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分析方法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间定期有计划的进行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可及时发现方法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