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第一章 核物理三、辐射探测的原理和重要的辐射探测器辐射探测器的定义:运用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电离、激发效应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器件称为辐射探测器。辐射探测的基本过程:1、辐射粒子射入深测器的敏捷体积。2、入射粒子通过电离、激发或核反应等过程而在探测器中沉积能量。3、探测器通过多种机制将沉积能量转换为某种形式的输出信号。类型: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入射带电粒子通过气体时在通过的径迹上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构成的离子对和激发分子。入射粒子直接产生的离子对称为初电离。初电离产生的高速电子(称 ξ 电子)足以使气体产生的电离称为次电离总和称为总电离。带电粒子在气体中产生一离子对所需的平均能量 W 称为电离能。对不一样的气体 W 大概在 30eV 上下。半导体探测器:电离能 3eV 气体探测器:电离能 30eV 闪烁探测器:电离能 300eV 第四节 原子核反应核反应分类:(1)按出射粒子分类:1)对出射粒子和入射粒子相似的核反应称为散射,又可以分为弹性散射与非弹性散射。2)对出射粒子和入射粒子相似的核反应,当出射粒子为 γ 射线时称为辐射俘获。 (2)按入射粒子分类:1)中子核反应:最重要的是热中子辐射俘获(n,γ),诸多人工放射性核素通过此反应制备,如 60Co2)荷电粒子核反应。3)光核反应。二、核反应及其阈能反应能 Q=(Bb+BB)-(Ba+BA)核反应阈能 Tth:对吸能反应而言,能发生核反应的最小入射粒子动能 Tα 称为核反应阈能 Tth。阈能 Tth 与反应能 Q 的关系:Tth=(mα+mA)/mA*|Q| 三、核反应截面和产额1、核反应截面:一种入射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具有一种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反应的概率。其量纲为面积,常用单位为“靶恩”b=10-28m22、已知截面即可求核反应的产额,入射粒子在靶体引起的核反应数与入射粒子数之比第五节 核裂变及核能的运用裂变中子包含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两部分,缓发中子约占总数的 1%,瞬发中子的能谱 N(E)和每次裂变放出的平均中子数 V,是重要的物理量。第一节 辐射源种类一、天然辐射源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3H、14C、7Be、22Na 等奉献较大)、原生放射性核素(1、有衰变系列-铀系238U、232Th 2、无衰变系列--40K、87Rb)二、人工辐射源(包括核试验落下灰等)1、核设施:反应堆辐射源 235U,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 200MeV 的能量反应堆正常的辐射源有 γ 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