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特征点的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2。 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3.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线垂直的连续曲面。4.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5. 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称为大地水准面,即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6。 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7.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8。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9。 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10. 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11。 视线高法(仪高法):利用仪器视线高程 Hi 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12. 视线高:大地水准面至水准仪水平视线的垂直距离。13。 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零点与其圆弧相切的切线。14.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15.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16。 后视点:在同一测站中与前进方向相反的已知水准点。17。 前视点:在同一测站中与前进方向相同的未知水准点.18.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高程传递作用的点。19。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20。 水准路线: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21。 闭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环形路线.22。 附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所构成的水准路线。23。 支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是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24. 高差闭合差:各测段高差代数和与其理论值的差值。25。 水平测量测站校核:用变动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进行校核。26. 水平测量计算校核:后视读数总和减前视读数总和、高差总和、终点高程与始点高程之差进行检核,这三个数字应相等。27。 水平测量成果校核:高差闭合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推算高程与已知高程的校核。28. 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夹角.29. 盘左: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侧.30. 盘右: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右侧.31。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