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案例》仿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19,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上的特殊使用方法。A、社会学B、管理学C、科学D、经济学 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主线动力。A、政策变化B、社会文化变化C、经济发展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种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B、技术变革C、创新产品D、组织构造变革 4、通过变化或替代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毕的创新是( A)。A、小型创新B、中型创新C、大型创新D、特大型发明 5、创新与发明发明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发明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能力的( B)特征。A、综合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坚持不懈 6、可以凭借想象力和发明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现出创新能力的(C )特征。A、综合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复杂性 7、( C)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A、发明能力B、综合能力C、分析能力D、实践能力 8、能否完毕重大创新,拥有(B )是一种关键。A、实践能力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C、组织协调能力D、发明能力 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对的认识事物,实既有价值的创新。A、想象能力B、批判能力C、发明能力D、分析能力 10、( D)往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饰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A、批判能力B、发明能力C、实践能力D、想象能力 11、( A)是指初次提出新的概念、措施、理论、工具、处理方案、实行方案等的能力。A、发明能力B、实践能力C、想象能力D、批判能力 12、为了使发明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多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这时就需要( B)能力来实现这一目的。A、组织协调能力B、实践能力C、发明能力D、处理问题的能力 13、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多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的的能力是( D)。A、发明能力B、综合能力C、分析能力D、组织协调能力 14、在我国,重知识、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因此需要大力发展( D)。A、义务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继续教育 15、(D )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A、创新领导B、创新文化C、创新制度D、创新人才 16、( A)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可以将创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