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指导手册(2)来源: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x 蒋立松 第二部分 田野调查一般问题大纲 本田野调查大纲并不能作为详细的调查提纲来使用。该大纲是编者基于对于文化整体性的理解,力图阐明在调查中应当注意的互相关联的各个方面,为调查者制订详细的调查提纲和在实地的调查中提供参照。(编者) 一、基本状况(一)民族称谓1.本民族的自称。不一样民族对于本群体均有自称,如西部方言苗族自称“蒙”(Hmong),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等等。在调查中应当详细记录。2.他称。调查中应理解不一样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许多他称包含了别的民族对该民族的认识、态度等信息。调查中还应当理解不一样步期汉语对该民族的称呼。(二)自然生态与经济文化类型特定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系统互相影响、适应的过程中生成的。其中,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内在地规定了该文化的基本走向。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组合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决定了文化是多样性的存在。对于某一文化的特征的理解,应当将该文化置于当地人与自然互相关系所形成的生计方式、经济文化类型等基础上。1.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在调查中应详细记载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最高处、最低处、河流、湖泊、土壤、气候等有关信息。2.人与自然的互相关系。人们是怎样认识与处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例如:有无培育专门的“风水树”、“风水林”?有无对于树木、山岩、水等自然物的崇拜?人们对当地动物植物是怎样认识的?有无有关运用自然物的特殊风俗和习惯法?(举例而言,有的民族在小孩出生活老人过世之时要种植尤其的树种;有的民族对于砍伐和买卖树木有一套习惯法进行约束,以保证与自然的友好关系。)3.生计方式与经济文化类型。特定的生计方式构成了特定文化的生成基础。生计方式有诸多,如狩猎、采集、畜牧、农耕等等。每种生计方式又有许多的变异形式、过渡形态,并形成了多样性的经济文化类型。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目前田野考察工作站的建立就充足考虑到了不一样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有关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请参见第三部分的附录)。在调查中应详细记录当地重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假如在同一地区由于环境的变化(如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不一样的类型,要尤其予以关注。(三)人口与分布1.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及年龄组别(以 5 岁 10 岁为间隔)2.人口密度3.民族杂居地区不一样民族的人口比例4.每户平均人口5.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