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边坡稳定的原因有: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与性质、地质构造与岩体构造、水的影响、其他原因(包括风化、人工挖掘、振动、地震等)。2、在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所采用的措施: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减少地下水位。3、基坑排水的目的:增长边坡的稳定性;对于细砂和粉砂土层的边坡,防止流砂和管涌的发生;对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防止基坑底部隆起;保持基坑土地干燥,以便施工。xaqYA。4、基坑开挖降排水一般有两种途径,明排法和人工降水法,其中,人工降水法常常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措施。w399z。明排法合用范围:不适宜产生流砂、流土、潜蚀、管涌、掏空、塌陷等现象的黏性土、砂土、碎石土的地层;基坑地下水位超过基础底板或洞底标高不不小于 2.0m。ljURD。管井合用范围:第四系含水层厚度不小于 5.0m,含水层渗透系数 K 宜不小于 1.0m/d(1×10-3cm/s)。kRP2G。井点合用范围: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的地层;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现象。5、渗透变形的四种类型: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失。管涌:非黏性土土体内的细小颗粒沿着粗大颗粒间的孔隙通道移动或被渗流带出,致使土层中形成孔道而发生集中涌水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无黏性砂土、砂砾土的下游坡面和地基渗流的逸出处。8HedR。流土:非黏性土土体内的颗粒群同步发生移动的现象;或者黏性土土体发生隆起,断裂和浮动等现象。流土现象重要发生在黏性土及较均匀的非黏性土体的渗流出口处。38wnm。6、防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设置水平与垂直防渗体,增长渗径长度,减少渗透坡降或截阻渗流。设置排水沟或减压井,以减少下游渗流口处的渗透压力,并且有计划的排除渗水。对有也许发生管涌的地段,应铺设反滤层,拦截也许被渗流带走的细小颗粒。对有也许产生流土的地段,则应增长渗流出口处的盖重。盖重与保护层之间也应铺设反滤层。应当指出,渗透变形可以是单一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以多种形式出现于不一样部位。F4o6u。7、减少截流难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包括加大分流量,改善分流条件;改善龙口水力条件;增大抛填料的稳定性,减少快料流失;加大截流施工强度等 。1EgCV。改善龙口水力条件的措施有双戗截流、三戗截流、宽戗截流和平抛垫底等。8、围堰的施工措施土石围堰与岸坡的接头,重要通过扩大接触面和嵌入岸坡的措施,以延长塑性防渗体的接触,防止集中绕渗破坏。土石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接头:一般采用刺墙形式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