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耶稣传》有感——总论由于信仰的差异,我对于《耶稣传》这样一部宣传基督教义的影片就只是保持观赏的心态来看。不可否认耶稣传对于耶稣生平近乎神奇的写照完全深刻的反映出来,但因其过于超现实并且以耶稣为中心,这样的真实度太低。纵使耶稣确实是上帝之子,是被选中的弥赛亚,但客观的一思考就没有相信的理由了。耶稣更可能是一个有思想的学者或医者之类的人物,因为大力传播基督教有广大的民众基础,之后编写的《圣经》就将其作为人类之中选中的神一样的存在,信仰耶稣,进而信仰上帝。根据真实历史被研究的耶稣,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类,更多的是一位宗教领袖或者民众活动家这样的身份,在当时的环境中宣扬善和爱的道义,与基督教的教义相符,由于宗教的理由,我更相信是由于民族的理由被当局者以莫须有的理由杀害。而他在圣经中被推上神一样的地位,口口传颂中被赋予了能起死回生,拯救世人的能力,将耶稣的个人魅力描绘到了所到一处就被信徒追随,被民众崇拜的地步。过于夸张的叙述是每一种宗教经文的通病,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文才让宗教以文字沟通的路线在世界大陆上传播着。人们都相信总有一种宗教能拯救自己与水火中,能宽恕自己的罪恶,能让自己获得永生并在死后到达天国。因而我认为当今的宗教在科学飞速发展中要有立足之地,应当摒弃它的超自然成分,更注重它的向善的教义,作为引导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力量。在耶稣的传道中除去他的神迹不谈,他所作的演讲是十分有引导意义的。他向人们传播的“福音”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中是有创新精神的。因为人民生活贫困,他想出的让人们学会分享,让富人接济穷人,他同情贫穷并受迫的人,他指出穷人比富人更容易进入上帝的国。这样的言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同时他关注人类的善心,他的上帝的国欢迎的是谦虚,善良,自责的人,他的福音是这样说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第1页共12页为他们必得见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同时他自己也作为一个榜样,教导人们什么是怜恤人,然后让人们看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上帝的眷顾,使得人们信奉他的上帝。如今看来,这样的教义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有异曲同工的涵义。以神的回报来引导人们行善,以神的惩罚来阻止人们的恶性,只要心中有上帝,心中有佛,他们的训诫就作为一个标尺来时时刻刻规范着信徒的行为。这就是宗教在当今社会的意义。《耶稣传》观后感耶稣传,总体的说来就是对耶稣传道一生的叙述。耶稣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从约旦河回来之后,圣灵将他引到旷野,经历魔鬼40天的试探,在这四十天里,他坚持不吃不喝,与此同时竭力抵制的魔鬼的诱惑,魔鬼一共利用食物、权利与荣华这三样东西来干扰耶稣,但是他凭着对上帝的无限信任与自己坚定的意志,通过了考验,从此开始他的传道生涯。在整个影片中夹杂了耶稣显示给人类的各种神迹。例如耶稣让好几个死去的人复活,让眼盲的人重见光明,这些都是无法让人解释与理解的,所以人们都相信他是弥赛亚,是主派来解救他们的,而耶稣自己也是这么自称的,是上帝的孩子。之后,耶稣预知自己会死在耶路撒冷,可是他却说:“我们要到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关于人的一切事都要实现,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的脸上,他要遭鞭打,被杀害,但是第三日,他要复活,为拯救世人脱离罪和死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耶稣终究还是义无返顾的往耶路撒冷去了。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耶稣事实上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人们犯下的错误赎罪,他将人类的罪都揽到自己身上,然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