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目的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进入有害气体、密闭缺氧等因素且受到空间限制的作业,公司存在主要有限空间场所,泄氨池、污水池(前、后)。3。有限空间作业申报程序3.1 主管部门负责向公司办公室提出作业申请,由办公室申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作业相关内容,由安委会制定作业方案.3。2 组织有有限空间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作业种类、使用工具及需实行安全防范措施。3。3 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由公司安委会审批。3。4 主管部门负责检测、检查、监护、施救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4。施工作业安全要求4。1 根据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4。2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4。3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4。4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 36 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4。5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4。6 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4。7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法律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4.8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纳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4.9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4。10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4。11 假如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