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加紧户籍制度改革”的布署,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加紧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是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难啃,但再难也得啃,早啃胜过晚啃,大啃胜过小啃。不啃掉这块硬骨头,新型城镇化就名不副实;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公共服务就无法实现均等;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国民就会被分为两类人,贴上不一样的标签,形成实际上的不平等。此前,有权威记录显示,中国城镇化率达 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户籍管理改革已大大滞后于人口实际上的都市化”。今年 6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称,现行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镇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发展一体化,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即便不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户籍制度改革,仅从平权这一基本诉求看,也应当毫不迟疑、大刀阔斧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理论纵深】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何处?重要体目前户籍福利掣肘着改革,例如某些大都市的户口含金量极高,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几十项,波及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可以断言,大都市户口附加着太多有形或隐形的福利,已是户籍制度改革艰难推进的缩影。此外,各类群体的诉求不一样,现实中的阻力不小。例如不少在大都市辛勤打拼的务工人员,渴望体面地成为大都市的市民,但遭遇某些人拼命制止,尤其是大都市的少数“土著”,他们坚决认为蛋糕不能让外地人分享。尚有一种紧张认为,一旦彻底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过多的人涌向大都市,会导致大都市不堪重负。诚然,户籍管理制度自身的改革并不复杂,关键的问题在于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为此,不少人提议,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大量权益和福利,淡化都市户口尤其是大都市户口的魅力。这是一种思绪,但应当看到,不应只考虑怎样剥离都市户口的福利,还应当思考农村户口和小城镇户口的福利为何那么少,假如在农村或在城镇就能享有到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或者像在大都市同样拥有较为充足的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尚有那么多人涌进大都市吗?简言之,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种前提,不只是简单削减大都市的户口福利,而是还要让其他地方的户口也多某些含金量。在新形势下,户籍制度已经远远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公民基本权利诉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