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经典题部分内容为图片,提议者误下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1、题目:有理数加减法则 2、内容:3、基本规定:(1)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合适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3)规定配合教学内容有合适的板书设计(4)请在 10 分钟内完毕试讲内容。答辩题目:1 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2 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参照答案】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论述了同号、异号、加 0 三种状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措施,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两者具有递进关系。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参照答案】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有理数加减法则的对的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 2、内容:3、基本规定(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乂,并可以运用中位数处理实际问题。(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合适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3)规定配合教学内容有合适的板书设计。(4)请在 10 分钟内完毕试讲内容。追问:与否尚有其他量可以刻画有关数据特征?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二)讲解新知 1.中位数的概念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处理问题。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预设:平均数是 6276。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应该企业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何?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预设 1: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由于人员收入差距较大。预设 2: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仅有 3 人收入在平均数上,此外 22 人在平均数下。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达更好呢?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到找中位数的措施,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应该企业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何?预设:中位数能反应该企业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由于将数据按次序排列取中间的数字,也是平均水平的体现。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应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用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