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不等式教学目的同步教学知识内容1、不等式的性质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4、线性规划问题5、基本不等式定理及重要的不等式6、各类型不等式的解法个性化学习问题处理重视对基本定义、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运算公式,掌握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的解题思绪与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学重点1、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2、基本不等式的灵活用3、掌握各类型不等式的解法4、不等式的证明教学难点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定理及重要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教务部主办审批1、实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相减法、相除法、平措施、开措施、倒数法等。2、不等式的性质: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加法单调性④乘法单调性;⑤同向不等式相加异向不等式相减a>b,c≮� b−d⑥ 同向不等式相乘异向不等式相除a>b>0,,,d>c>0,⇒ ac > bd⑦ 倒数关系⑧平措施则a>b>0⇒an>bn(n∈N ,n且 ≥1)⑨ 开措施则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定义:只具有一种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不等式。(2)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鉴别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两个相异实数根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4、线性规划问题:(1)二元一次不等式[1]定义:具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种二元一次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和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构成的集合.(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坐标平面内的点.[1]若,,则点在直线的上方.[2]若,,则点在直线的下方.(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1]若,则表达直线上方的区域;表达直线下方的区域.[2]若,则表达直线下方的区域;表达直线上方的区域.(4)线性规划有关概念线性约束条件:由,的不等式(或方程)构成的不等式组,是,的线性约束条件.目的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波及的变量,的解析式.线性目的函数:目的函数为,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的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可行域:所有可行解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的函数获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5)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环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可行域;第二步:在可行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