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获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2、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 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有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锋利内容:九国代表签订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以便。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也许长期维持。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感人民深受其害。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锋利,政局动乱。(为挣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 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整。历史作用: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③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五、德、日法西斯专政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恐怖独裁统治: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人⑵反犹狂潮---残害犹太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