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赏析本诗,掌握赏析诗歌的语言,如“诗眼"。 2、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晚唐统治者荒淫奢侈的不满,忧心国事的爱国之情.过程与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过这样一句诗“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风景之美众所周知。那么,扬州繁花盛开也吸引了隋炀帝前去观赏游玩,轰动一时.那么我们今日就跟随隋炀帝一起下江南踏春赏花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老师提出问题:①、这是一首近体诗,是绝句还是律诗?明确:律诗补充:律诗讲究什么?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②、这首是几言律诗?明确:七言律诗③、律诗四联分别叫什么?明确: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板书)2、师生共同解析生字词学生浏览诗歌,找出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如有,老师在左边黑板板书出来,师生共同解析)3、 老师朗读诗歌,学生齐读4、 学生思考问题:这首诗围绕着哪一件事来写的?明确:隋炀帝东游三、 分析诗歌(一)首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隋炀帝的脚步,看一看他是如何东游的?问题:1、隋炀帝这次东游的目的地是哪,他东游到了哪?明确:广陵,今日的扬州。问题 2、为什么选在扬州呢?诗中有没有交待?明确:首联中“广陵花盛"可知.我们都知道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过这样一句诗“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风景之美众所周知.那么,扬州繁花盛开也吸引了隋炀帝前去观赏游玩.隋炀帝这么想去扬州赏花,是不是像今日我们旅行一样,带上换洗衣物和干粮,带两三个随从,骑上快马,就出发了,来个微服私访?明确:不是问题 3:那他是用什么方式出行?你怎么知道?明确:乘船。由“先劈昆仑一派流"可知.师:注释讲得很清楚了,“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了名为通济渠的运河”.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说是“先劈昆仑”,其实就是将黄河凿渠分引.开凿运河就可以乘船了.问题 4:隋炀帝为什么选择坐船而不是骑马?明确:坐船舒适.(师:我今日早上出门还看一眼电梯里帖的广告,维多利亚游轮,五星级的,酒吧、豪华泳池、电影院,应有尽有。隋炀帝的船有没有豪华泳池、电影院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也是十分奢华的,从下文中的“三千宫女”可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