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南茂中心小学 石克平 身在教育最前线,常常会听闻一线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中小学生常常被厌学情绪、违反纪律、滋事闹事等等问题的困扰,特别到了高年级阶段,这些问题尤为明显。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我县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基础教育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进展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是学生的书面学科成绩,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进展进步和良好品质,更不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而一个班级里面,学科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一般是占少数的,这些学生常常受到到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嘉奖,他们在学校里最先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这些学生毕竟只是少数的,而学科成绩中等和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占了绝大多数,也许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种特长或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但却难于得到学校的嘉奖,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面,可能会觉得找不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时侯,校外的一些不良文化,如酒文化、享乐文化等等却猛烈地进攻着我们的校园,在学校里找不到成就感的学生,总会有一部分的学生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于是,这部分的学生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厌学、早恋、叛逆…… 试想,学生缺乏“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校园文体生活,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贫乏,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干涸。生活的齿轮缺乏润滑剂,日子是过得多么的干涩和枯燥啊!学校缺乏常规化的艺体培育体系,缺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地进展。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中小学校有必要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首先,中小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是现代教育进展的需要。 虽然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但对于现代教育的进展来说,“主战场在课堂”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储备并不必定地转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而普遍的能力要通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去实现,人格与道德的养成也要借助具体的行动潜移默化.现代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学生的这些艺术、科学和人文素养需要我们从小就渐进地加以培育,才能逐步逐步地形成。我们的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展,基础教育怎么能仅仅是孩子们“识字数数”的“扫盲”场所呢?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