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宽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进展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养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下面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们从课堂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又把他们从生活引入数学的乐园,他们在看画面、听对话的过程中,在感受生活,感受数学.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在不断的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一只猴妈妈拿一个篮菜子回到家,从篮子里取出 6 个桃子对它的 3 个孩子说:孩子们,这是妈妈给你们买的桃子,你们拿去分来吃。说完妈妈就去做饭了。这时一只小猴子一把拿走了 3 个桃子,说:我喜爱吃桃子,我要 3 个。另一只猴子拿了 2 个,说:我要吃 2 个。最后一只小猴子说:我只有 1 个,你们的都比我多,这不公平,你们把桃子放下我们重新分。于是小猴子把桃子放在了一起,说: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们分一分吗?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对每只小猴子才公平,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既提出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运用动画演示:在一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