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_第1页
1/3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_第2页
2/3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_第3页
3/3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在编纂《文选》时从《古诗》中选录的十九首诗歌.这十九首在汉代民歌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五言诗直接反映了东汉末年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其风格质朴率真,不事雕琢,即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古诗十九首,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包含着他们的伤情感怀,因此,今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游子诗中的情感表达。第一,游子传统的思乡思妇之情。 《去者日以疏》中写“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这样的感情在《涉江采芙蓉》中也有体现:游子渡过江水采集莲花,想要送给自己思念的人,然而“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些诗句都直白地表明了诗人想要回到故乡,与妻子家人共享天伦而不能的苦闷,明明是感情融洽深厚的夫妻,却因为游仕在外而不能团聚。第二,仕途坎坷的彷徨失意及由此而生的及时行乐之感。《明月皎夜光》中诗人写到“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当年同门好友在平步青云之后,诗人本以为朋友会提携自己一把,却不料竟将自己如走路留下的脚印一般抛弃了。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惊讶,愤懑和不平,甚至由此而生出一份怨气“良无磐石固,虚名复合益!"。东汉末年,宦官专政,外戚乱朝,四方割据,土地兼并,黄巾起义,三分天下,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子郁郁不得志。长期背井离乡的落魄,欲求功名而无门的失意,思归故乡而不能的忧思,使得许多文人心生倦怠,发出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选自《生年不满百》)的感叹.在《今日良宴会》中,诗人听曲而感慨:“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人生在世,如尘土般被风吹散,为什么不先登高位,安享富贵呢?别再辛辛苦苦,安守贫贱了。这可以说是诗人的乐观旷达,但这种旷达是在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上所写就的,这种感情与建安时期文人固守风骨的隐世不同,更不如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襟和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壮。第三,由现实而生出的人生哲理。汉末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士人所奉行的价值标准受到冲击,思想的信仰危机由此而生,老庄思想蔓延,影响到了士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的冲击和交锋,就使得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情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