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外语系 英语专业122522024257 陈冬冬 指导老师 陈金图【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的金融业进展中处于主导地位,银行风险状况关系到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启示性作用。本文在论述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基础上,同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中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一、引言我国商业银行起步相对较晚,同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落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通过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程度;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是配比的,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商业银行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等.[1]二、我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风险(一)社会信用状况不良的重大风险渐进改革进程中,社会信用体制的进展一直迟滞不前,信用关系的扭曲直接导致了银行信贷征信体系无法有效确立,可以说,银行业不良资产高等一系列问题,是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居民信用水平欠佳的一个浓缩。社会信用水准是银行业整体风险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国有和外资银行在中国不同地域及城市的经营状况直接体现了社会信用水平对银行业风险的重大影响。第二,假如说社会征信体系是中国银行业难以独自确立的,那么银行信贷征信体系的匮乏就进一步加大了银行业的风险.中国银行业风险可以视为社会信用程度欠佳的一个浓缩,假如中国银行业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少可以在信贷征信体系方面完善管理框架,应对已有的信用风险和新巴塞尔协议推出后带来的新风险。[2](二)银行治理结构不善带来的现实风险第一,我国银行业是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银行机构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第二,官本位长期困扰治理结构的确立,而官本位和党纪约束却反过来构成了国有银行在缺乏公司治理结构时唯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国有银行除了治理结构方面的差距,有的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在于银行高管人员往往于银行家、官员、党员三个角色之间飘忽不定。治理结构的欠缺显示出用官本位和党纪约束,已经不足以约束现代银行进展进程中决策多头、监督无力、内部人控制难以遏制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