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孔子天命观

浅谈孔子天命观_第1页
1/2
浅谈孔子天命观_第2页
2/2
浅谈孔子天命观内容摘要:天命观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但由于史料匮乏,社会环境复杂等等原因历来饱受争议。是否信奉鬼神之说,天命与人事的主宰支配关系等问题即都源于对孔子天命观的讨论和思考。本文将从孔子天命观的思想源头、本质和现世意义等方面,结合大家之说,浅谈笔者对孔子天命观的认识。关键字:孔子;天命观;儒家思想一、孔子天命观的思想起源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对祭祀的记载,甚至有人认为汉字的产生顺应和进展了中国古代的祭祀制度。殷商时代,祭祀卜筮之风达到一个高峰.据已经出土的文物,我们不难得出“殷人万事求卜",“卜”即叩问天神之命。在科技尚未萌芽之时,对天命鬼神的这些祭祀活动并非是现代人看来的一种仪式,而是整个民族的命脉与精神支柱。这种超越感知能力的力量在解决未解的现实问题时,往往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对此的推崇可想而知。最明显的便是周对殷商的氏族宗教制度的因袭继承,即所谓“周因于殷礼"。周朝对天命的重视程度不减反盛。在《周书·康诰》中有:“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此中提及的天帝关系,即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引用郭沫若先生对周人天命观的总结:“宇宙之上有至上神主宰,曰天,曰皇天,曰皇天王……上帝能命,有赐人以福佑,有威可畏,祸乱自天而降。帝之所在曰帝所,亦曰上,亦曰天。人受命于天曰命.死后其灵不灭曰严,亦谓之鬼,能降子孙以福佑。1”而孔子正是生活在这样宗教祭祀氛围浓烈的东周时期,其思想的诞生基础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生活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由此,孔子天命观的思想来源决定了孔子不会如一些学者认为的不信天命,甚至唯物思想。相反,孔子之天命观最基本的便是对鬼神天命的认同推崇“敬天事鬼神”之礼.又以《论语》为例,据统计其中记录孔子“论天”12 次,“论命”5 次,可见对于天命鬼神一说,孔子并非完全摒弃不谈,还是颇有见地的.二、孔子天命观的本质内容和特点孔子的天命观虽然源于周的祭祀宗族礼仪,但并非完全认同和吸收。相比周人对鬼神的盲目迷信和绝对服从,孔子对待天和鬼神是敬而不耽,信而不淫。首先,在对“天命”的定义上,孔子并不将天归为一种喜怒无常,无德无仁的主宰,并非是需要过分谄媚才能满足的对象。而是有推断和意志的,能对人的行为形成约束和教化的.例如《论语·子罕》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因为王的行为不符天道,所以天便做出了神鸟不飞,神图不显的回应。再有《论语·八佾》:“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孔子天命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