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修养 师德是老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价值,远远高于老师所具备的文化知识.而师德中的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没了爱与责任,谈师德也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也是老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老师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每一个优秀老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在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中,老师的身影时常可见.而每一位当选的老师,不是因其教学业绩有多突出,而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作为老师,怎样去体现自己的师德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之基础 全国优秀老师魏书生关于老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之论述。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而要有这三重收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爱岗敬业.让爱岗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有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家长爱戴的老师,他退休时,有老师向他请教,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习惯。这位老师所说的习惯,其实就是爱岗敬业。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之必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制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中央台的公益广告中说,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育,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加、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并不低于老师。假如老师同意放下架子,常常与家长沟通沟通,常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判和建议,既能调动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又能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还可以学到更适合该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取到教育的良效。 怎样才能调动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呢?最简单而又操作性强的方法是,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工作要忙,不可能随时到校。此种方法就解决了这一矛盾。老师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孩子的表现,学校的要求以此种形式发给家长,既让家长了解了孩子境况,还了解了学校工作和要求。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