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意境的分类与比照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建筑意境的相关概念,从美学的角度对建筑意境做出了四种分类:壮美意境、崇高意境、优美意境、空灵意境,进而对这四种意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与比照。 【关键词】建筑意境;美学;建筑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4)11—0216—01 一、建筑意境的相关概念 受建筑体验者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趣、文化背景、知识构成、性格、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意境带有不确定性和自明性的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情感是由建筑创作者所注入,所以建筑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文化底蕴、设计技巧、知识构成、伦理观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筑意境划定了某种特定的类别. 二、建筑的壮美意境 “壮美”一词,一般理解为“雄壮漂亮",主要是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物。早期人类处在自然之中,是显得渺小而柔弱的,当自然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其苍广宏壮的美,使人对自然充满了敬慕与畏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生,加之建筑水平的提高,人类通过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以仿效自然的苍广宏壮之美,甚至希求建筑的壮美能与自然的壮美一样永恒,这是建筑壮美意境的历史溯源。建筑物要生成“壮美意境”,其建筑尺度必当要达到趋同于自然景物般的高大宽阔。在古代,从埃及、玛雅的金字塔,到雅典卫城与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亦或是我国古代的各大石窟,都具有建筑的壮美意境。在当今,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各个巨型水坝、跨越江海的桥梁、机场等工程性建筑,或是身处于摩天大楼、大型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时,都能体验到建筑的壮美意境。 三、建筑的崇高意境 先圣孟子曾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所说的“大",可以理解为“崇高”,并且他对之做出了“神、圣、大、美、信、善”六种分类。康德认为,在人类对命运中的阻滞所产生的理性抗争之后,所达成的精神品质的升华,就显现了崇高之美.黑格尔则认为,无论是人将自我精神的存在异化为“神”或权威,并对之崇拜,还是人对英雄的崇敬与仰慕,人们都欲从这些行为中获得崇高的美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崇高意境所呈现的特质有:歌颂人类精神品质的光辉充实;对至上理念和普世价值的捍卫与热爱(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彰显宗教、政治权威的神圣性和绝对性等.建筑的崇高意境,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宫室建筑、纪念性建筑上(如对英雄的怀念、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反思、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