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南京竹山中学 陶爱玲【摘要】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化学 教学一.问题的提出素养教育,实质是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素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线老师,笔者一直以此为训,努力探求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期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育。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常常感叹化学 “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 而许多老师则感叹,为什么我讲得越来越多,而学生掌握的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呢?……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我们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表现就是“满堂灌”、“填鸭式”,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制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化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不仅要“授之与鱼",而且更要“授之与渔”。也就是要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究和尝试。二、思维导图的制作与教学优势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 在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