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评价中的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沟通。下面我先谈一下对我市组织的初中学段学科素养考试的认识:这次考试充分体现了对学科素养解读的深化,涵盖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本套试卷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审美性、思辩性、传承性的统一。考试是教学评价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这一评价手段有助于老师对语文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育和身心的健康成长。试卷内容前面两位老师已作了全面、深化的的分析,在这里我就不做具体的解读了。下面,我再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以期与同行们共商共进。一、老师角色科学定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观,“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学习方式的提倡,国家、社会和学生都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定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技能.但新课程改革的步子走得太快,老师培训又滞后,一时涌现的诸多新课堂模式。特别是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的兴起,更是翻转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很多老师在角色定位上失守。要么固守老师本位,变成教育教学的主宰;要么仅是新浪潮迎合者,实则迷失自我;要么在变与不变中东张西望不知所措。究其根源在于新形势下老师缺乏对自己角色定位的真正领悟与坚守。学生是成长的人,是学习的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进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进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进展,而不会陷入唯分数论的学科本位观,仅成为学科专业知识的说教者。所以,老师是学生成长与进展的引领者、陪伴者。二、领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是实施有效培育策略的关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进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制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进展与思维的进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进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