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稿说课流程图一、教材分析:本节《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五节.本章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更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其中,牛顿第一、二定律的讨论对象多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它们只能解决一个物体、一个系统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性和相互性,就像一座桥梁,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有效的补充,拓宽了我们解题的视野。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与前面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化的探究,也是我们以后讨论碰撞问题、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可见,牛顿第三定律,承前而启后,地位非常重要。并且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考考纲中,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Ⅱ级要求。牛顿第二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紧密相连.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对相互作用力并不陌生,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记忆的层面,缺乏深化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认知的不足。从能力角度分析,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他们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加意识,利于本节的实验探究教学。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案为前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探究式教学,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实行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化、分层探究的设计思路,老师通过引导、实验、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会在具体问题中确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用它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