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1页
1/5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2页
2/5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3页
3/5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 2001 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师九团中学王志琼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赞扬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淡淡的思乡之情。诗歌的首、颔、颈联的 1—6 句属于写景。尾联 7、8 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其中还用到了互文、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还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易品味.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初一(1)班的孩子,初一(1)班的孩子已有基本的认知规律,能够背诵许多古诗,但理解不透彻;能够读诗,但情感不到位。对古诗只是机械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我必须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亲身参加了,获得了亲身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真正领悟古诗学习的乐趣。初一(1)班的孩子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制造性的景物描写,对于一些学生可能仅局限于诗的内容,思维空间的拓展、想象有待长时间的训练.教学设想:为了贯彻我校 “少教多学”模式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以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诗情——背诵体悟——拓展达理”四个环节,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品味精致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品味精致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教学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古今中外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