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及反应原理;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玻璃的性能与用途;3、掌握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和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玻璃、陶瓷知识的教学,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新信息的加工、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太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认识。二、教学重点1、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2、陶瓷主要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3、以玻璃和陶瓷为例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2、陶瓷主要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四、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法 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高一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常用化学仪器,我们来说说有哪些仪器?(烧杯、试管、量筒、酒精灯、坩埚、蒸发皿等等)。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些仪器的成分以及它们的制备。 【板书】3 玻璃、陶瓷和水泥 【思考与讨论】1、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2、玻璃窖中主要发生了哪些反应? 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4、玻璃为什么可以被人工吹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带着以上问题来阅读完玻璃这小节,阅读完请同学来归纳总结。 【板书】一、玻璃 1、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石英(SiO2) 2、反应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反应: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3、主要成分:硅酸钠(Na2SiO3)、硅酸钙(CaSiO3)、二氧化硅(SiO2)(用量大) 【思考】看起来晶莹透明的玻璃是不是晶体呢?请大家思考后回答,说出推断的依据。 【讲解】 事实上,玻璃不是晶体。因为晶体的外表特征是有一定的、整齐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然,构成晶体的那个最小的单元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它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是介于结晶态和无定形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玻璃态。 【板书】 4、玻璃态:没有一定的熔点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的物质。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本,来了解几种常见玻璃性能与用途。 5、几种常见玻璃性能与用途: a 硼硅酸盐玻璃:过量的 SiO2 或加入 B2O3。性能: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更耐高温柔耐化学腐蚀.用途: 高级化学仪器 b 光学玻璃:加入 PbO。性能:透光性能好、折光率高.用途:眼镜片、照相机、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