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信节目的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关系探究——对比分析《见字如面》和《信.中国》 影视编导专业

读信节目的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关系探究——对比分析《见字如面》和《信.中国》  影视编导专业_第1页
1/16
读信节目的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关系探究——对比分析《见字如面》和《信.中国》  影视编导专业_第2页
2/16
读信节目的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关系探究——对比分析《见字如面》和《信.中国》  影视编导专业_第3页
3/16
第 1 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纵观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当下许多热门节目都是引进外或借鉴外国的节目策划,稍加改装进入国内大众的视线,长此以往,受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电视节目难以创新就会停滞不前,这无疑会阻碍我国的电视发展,于是在媒体融合和“限娱令”的背景下,面对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我国电视媒体不得不展开应对措施,减少娱乐类节目数量,与此同时,本土文化也实现了创新,将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也为国家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受众在看惯了传统形式的电视节目后,无疑会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类节目产生浓重的兴趣。比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有中央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地方台的《中华好诗词》《悦读》等,伴随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读信节目作为一种衍生的形式随即出现,如 2016年底推出的《见字如面》以及 2018 年推出的《信.中国》,意在通过读信,让受众跨越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阻碍,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衔接。[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读信节目最早不是出现在我国,英国原版 Letters Live 活动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在 2013 年发起,目的是为了向书信写作艺术和精神致敬。最开始是在伦敦一间临时房屋里开始,随后逐渐扩大影响力,吸引了各界名人前来参加,在现场观众面前阅读那些“理应受到更广泛关注”的书信。[2]中国观众开始领略读信节目始于我国的《见字如面》,它选择了从古至今的私人信件,由明星现场朗读,旨在从书信打开历史,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受众方面,外国学者对受众领域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强调受众的能动性以及满足受众使用媒介的需求,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次是受众心理学领域,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著名的理论有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李普曼的“议程设置”理论等;此外,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整理了关于受众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通过了解受众实现更好地传播效果。我国也有很多关于受众的研究,著名著作有《受众学说》,《内容为王》等。通过在知网以“受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我国学者对受众有着不同层面的研究。有的学者注重研究受众心理,有的学者利用传播学理论解读受众的特点,还有学者通过定量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本文将结合具体节目分析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信节目的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关系探究——对比分析《见字如面》和《信.中国》 影视编导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