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讨论文献综述现有相关文献比较丰富,下面分国内外两个部分进行评述:(1)国外相关讨论状况国外相关讨论以定量讨论为主,可以分为宏观视角的总量消费讨论和微观视角的需求讨论。传统的消费讨论往往是总量讨论,即从总量上探究消费总支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常用的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等。然而总量消费讨论只能提供关于消费总支出的信息,其本身并不讨论消费构成即消费结构问题,这使得这种讨论的政策作用受到局限。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出现的需求系统模型(demand system)弥补了这个缺陷,这种模型能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更加精细地揭示了消费变化的规律,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更加具体的支持。此外,需求系统模型的优势还在于它避开了早期计量经济学家对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时很少从理论经济学角度对消费者最优选择行为进行分析、两者缺乏沟通的弊端(藏旭恒等 ,2001),因此,使得这种模型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特点使得这类模型从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的进展和广泛的应用。早期的需求系统模型主要有 LES模 型 ( Stone , 1954 ) , 后 来 相 继 出 现 ELES 模 型 (Lluch,1973) 、 Rotterdam 模 型(Barten,1969;Theil,1975) 、超越对数效用函数模型(Christensen et al。,1975)和 AIDS 模型(Deaton and Muellbauer,1980)等。最近二十几年,需求系统模型在设定和估量等方面得到了扩展。在设定方面,解释变量由原来的价格和收入(或消费支出)扩展到各种人口统计变量和虚拟变量;由原来的静态设定扩展到动态设定,包括差分模型设定和状态空间模型设定,以探究消费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在模型估量方面,由原来的对各方程逐个估量扩展到采纳似不相关(SUR)进行联立方程同步估量;为了解决截面数据讨论中零消费项问题引入截取系统模型 (censored system)以及两步估量法(two-step estimation procedure).此外,还出现了半参数的需求等式系统。(2)国内相关讨论状况国内讨论总体上可以分为定性讨论和定量讨论两大类。与其他经济学讨论领域一样,国内在农村消费需求讨论方面,定性讨论逐渐减少,定量讨论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该领域讨论的主流。在 定 性 讨 论 方 面 , 朱 建 文 ( 2024) 、 李 家 美 ( 2024 ) 、 高 同 彪 (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