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研究中文摘要奉献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社会的发展仅有奉献这一单纯的理论支撑是不行的,空喊空号、空做样子只会阻碍社会文明进步,这就需要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将自身的奉献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奉献理论与要求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使奉献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发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当重视奉献意识的养成,通过明确奉献意识的内容和意义,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由于受一些思潮的误导,大学生价值观念逐渐扭曲,奉献意识逐渐弱化甚至被吞噬的毫无踪影,若放之任之,新时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可想而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所以,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内容,剖析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实现路径等一系列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及意义。首先在“奉献”内涵、“奉献意识”内涵和养成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其次确定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内容的明确提出可以避免奉献意识养成教育在内容方面出现偏离等问题,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明确了教育内容和方向。最后,从大学生个人修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个方面阐释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意义,体现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现状与产生影响问题的原因分析展开研究。首先,阐释了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现状,总体来说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的总趋势是积极的,但不乏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影响,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根据当前现状及相关调查数据阐释了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教育理念重视不够、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轨、教育方式形式化以及学生排斥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对大学生奉献意识养成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家庭、学校的不良风气,这四个方面分析了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