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论文设计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论文设计_第1页
1/7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论文设计_第2页
2/7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论文设计_第3页
3/7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 【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过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病变,而最近的研究数据提示了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diabetic 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DRN)在糖尿病眼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DRN 常与 DR 同时存在,并且先于 DR 发生,因此猜测 DRN 可能是 DR 的起始因素之一,但目前二者相互关系尚未能阐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以及视网膜神经变性与 DR 因果关系如果能得到证实,则可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丧失。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凋亡;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目前 DR 主要以视网膜血管变化进行临床分期。但视网膜诸多细胞在检眼镜可见的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之前可能已经发生变性及功能改变,如:对比敏感度降低、mfERG 潜时(IT;implicit time.闪光开始到波峰或波谷出现的时间)延长、色觉及微视野检查结果异常等。在动物实验模型中,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可在诱导糖尿病后 1 个月发生;在眼底检查未达 DR 诊断标准的人类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见类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1]在一项无 DR 糖尿病患者为期 4 年的随访中,视网膜以每年 0.54µm 的速率进行性变薄,且伴随功能的改变。[2]这些证据均提示糖尿病患者未发生 DR 前已发生 DRN。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凋亡率最高且受影响最早的细胞。 [3]然而,在外核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也观察到凋亡率升高。[4]此外,除了细胞凋亡,视网膜神经性变性的另一个特征是神经胶质细胞活化。[5]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神经变性过程中,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和谷氨酸水平升高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6]但是,单独的神经毒性因子的水平并不能决定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diabetic 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DRN)的存在与否,而是神经毒性因子和神经保护因子水平的失衡起了决定性作用。[7] 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一层六角形细胞,被夹在 bruch 膜与视网膜感光细胞之间,从视盘边缘到锯齿缘,每眼 RPE 细胞在 400 万~600 万个;细胞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直径16µm(后极)~60µm(周边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顶部都有微绒毛与感光细胞外节相连接;每个 RPE 细胞上有 45 个光感受器细胞,数量大致恒定。基底部有基底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变性论文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