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市稳定性关系研究口陈军陆江川张明慧摘要:通过运用非参数检验、截面回归、面板回归方法,从不同市态和不同市值角度,对机构投资者整体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剧了股市波动。这种加剧作用在牛市比熊市更加显著,大市值比小市值更加显著;倾向于投机策略的机构投资者,如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加剧了股市波动;而理应倾向于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如QFII和社保基金,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加剧了股市波动,仅有保险公司起到了稳定股市的作用。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股市稳定性;非参数检验;截面回归;面板回归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叭3)08—0044—06一、引言投资者机构化已是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通过理性投资、组合管理等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我国政府鼓励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变投资者结构,达到抑制投机、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机构投资者是否真的起到股市稳定器的作用?对此还存在着争论。大量研究支持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的观点。但也有反对的观点。本文认为,以往研究有一定的不足:(1)研究角度比较单一。主要从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等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2)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主要将证券投资者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研究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3)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稳健性不够好。为此,本文以不同交易策略的机构投资者为对象,分别对机构投资者整体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等),采用非参数检验、截面回归、面板回归等多种检验方法,从不同市态和不同市值等多个角度,对机构投资者的市场稳定作用进行研究。二、机构投资者划分及假设提出(一)投机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型机构投资者的界定与划分对机构投资者的划分。国外研究早期以定性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定量划分的方法。比较基金项目: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金融契约及机制设计的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自律监管研究》(基金编号:71173166)资助。作者简介:陈军(1963一),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陆江川(1983一),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