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长的黄金时期。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如忽视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在大量分析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得出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引导要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并在学生的自我调试下,最终战胜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困扰。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文献综述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学生心理问题就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指导教育实践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1]青年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主要呈现出普遍性、扩展性、多样性、道德素质多元化[3]等特点。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一个错综交错的复杂体系,我们只有对这些因素做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才能对症下药,开出根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良方” [3] 。本文试从学校教育、深灰引导、家庭关怀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引导进行探索和思考,最终得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正文 一、注重学校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引导的前提保障。大学生活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接受新的文化知识,而且要面临独立人格的养成,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奠定基础。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所在地,承担着教育养成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首先,作为大学的老师,要接好高中教育的“接力棒”。虽然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差别并不是一下子就拉开的。尤其是高三到大一的转型,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帮助他们度过远离家庭的适应期,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避免心理问题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学习提升个人人际交往能力的场所。大学在安排学生学习生活的时候,可以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是校内的文艺汇演、社团活动,也可以走出校园,与社会对接,例如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活动,目的只有一个,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