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前景 (1)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在货币领域的延伸。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目前,境外人民币使用主要在边境贸易、旅游消费和价值贮藏等方面1[1]。在边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已发挥重要作用。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贸易的 90%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已开通人民币的银行结算业务,越南农业银行已开办人民币储蓄业务。在旅游消费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对人民币在当地流通开始采取默认态度;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双币卡也使得人民币得以间接流通。在价值贮藏方面,币值坚挺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抢手货。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居民保值的重要币种;马来西亚、韩国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在我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已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老挝人民币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每年出入的人民币多达 10多亿元。在越南人民币几乎可以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也1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 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人民币每年的跨境流通量已达 20~30 多亿元人民币。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 l/3 强。朝鲜边境贸易中基本上都使用人民币。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开始收受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已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允许使用人民币与对方国家货币互换。2008 年 12 月 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5 年 10 月,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分别获准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人民币债券 11.3 亿元和 10 亿元,这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引入外资机构发行主体,也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即“熊猫债券”2[2],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