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十大原理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讨论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凡者出人头地,进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 1960 年 9 月,在一次由美国联邦出资举办的研习会上,彼得博士首次公开发表了他的发现. 当时彼得博士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讨论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参会者都已经完成了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提升──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讨论计划的主管. 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讨论的能力,但是这和他们获得的主管职位并无关联,而其它很多人并不擅于讨论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复制一些老掉牙的统计习题。 于是,彼得博士决心向他们引介彼得原理,用来说明他们的困境。他们听了之后,敌意、嘲笑兼而有之。有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从椅子上跌下来.他向别人解释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彼得博士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同一时刻,他却没有注意到区域讨论主管──他的顶头上司的脸一阵红一阵紫.当时一位著名的记者胡尔对彼得原理很感兴趣,他促使彼得博士把天才思想写成了《彼得原理》这一书籍.但《彼得原理》一书的出版却颇费周折,彼得博士一共收到 14 位不称职编辑的退稿信。于是他决定采纳迂回法──在他的书中称为“彼得迂回法”以促成出版.他和胡尔先生先后在报纸杂志上撰文介绍彼得原理,读者的反响十分强烈,数月之内,彼得博士收到四百多封读者来信,邀请他演讲和约稿的人也蜂拥而至。 在文章引起轰动效应之后,终于有出版商找彼得博士商谈出版事宜。该书于 1969 年 2 月出版后,渐渐登上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并一直占据榜首位置,持续时间长达 20 周.至今,《彼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