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24—11—21 16:00:00 来源: 作者: | 打印 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 2024 至 2024 年审计工作进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 2024 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 2024 年 11 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究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究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究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 审计 程序 方法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 85%和 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根据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根据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