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民权北关镇某小学为例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经。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强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在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充实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语文能力和健全人格。因此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受到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面的关注。冰心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建议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对小学各阶段规定了阅读总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其理论意义在于,期望从不同角度解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旨在为学校及家长在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其实际意义在于,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进而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本课题以民权北关镇某小学为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通过对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习惯等维度的调查,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上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课外阅读量和时间难以保证;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课外阅读环境比较简陋。对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这四方面出发,从而根据问题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社会方面要倡导全民读书,终身学习;在家庭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学校方面要形成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和班级考评制度,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学生自身方面要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绪论一、 问题的提出2011 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的阅读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并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第二阶段,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