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蜡染的历史背景(二)研究内容与背景(三)优秀作品借鉴(四)创意思路(五)创作过程(六)草稿绘制(七)制作过程(八)成品展示(九) 参考文献(十)总结(十一)致谢蜡染画的历史背景摘要蜡染、夹缬、绞缬是我国古代三大较为有特色的民间纺织印花技艺。其中蜡染在古代也称蜡,是少数民族中最为古老经典的印染手工艺,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地区的苗族与布依族等地区。蜡染工艺的第一步是将蜡刀蘸熔蜡后将图片绘制到布料上,然后用蓝靛浸染,染完之后将蜡去掉,各种图案花纹的染布就这样呈现出来了。尤其在布料侵染时,具有防染剂功能的蜡在自然脱落后,呈现的图案与颜色非常独特,看上去与“冰纹”相似,却又不同于“冰纹”,形成其特有的魅力。也因这项手工艺出自于少数民族,故制作出来的产品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比如其丰富的图案,素雅的色调,且图案灵感源自生活,彰显出清新、大方的民族特色。苗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大分支体系,在早期,长时间与外界隔绝,靠着与地理自然环境的不断斗争,自给自足,在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最终得以生存并发展,但传统且独具特色的蜡染手工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淘汰,而是被当做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并得以传承。尤其丹寨县、安顺县地区的苗族人家,尤其是苗族女性,学习并发扬蜡染手工艺是其责任与义务,包括从栽靛植棉到纺织再到印染,每一个步骤都是亲力亲为,代代相传,也逐渐形成其以蜡染艺术为主的文化风俗,最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其服装配饰、婚礼、丧葬等不同习俗方面。艺术源自生活,苗族蜡染手工艺也是如此,因苗族早期是自给自足,与外界没有任何往来,所以其大多艺术均起源于生活需求,比如床单、服装等。而关于蜡染,他们还有一首世代传唱的《蜡染歌》,这是一首古老的歌曲,记载着蜡染工艺的起源故事。传说苗族中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想要自己的衣服有各种好看的花纹与图案,但又觉得逐个画上去太过复杂,为此这个女孩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有一天,女孩看着娇艳的鲜花思考了很久,甚至还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个花仙子,穿着非常漂亮的裙子,上面有非常多的图案,比如小鸟、蜜蜂等,小女孩在梦中看的如痴如醉,连她衣服上沾到的蜂蜜都没看到,把衣服弄的特别脏。而等她醒来之后,发现真的有蜜蜂在身上留下了蜂蜜与蜂蜡。小女孩就想把它洗掉,于是拿到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再染,看能否将其去掉。在她把衣服放到沸水中漂洗浮色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原来蜜汁沾到过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