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科学学位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 见总则。二、学科简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以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的应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学科着眼于疾病分子营养学、食品安全学及临床营养学的科学讨论与教学工作。重点开展营养素、非营养性生物活性物质对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讨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痕量、超痕量检测及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临床营养支持和治疗等领域的讨论。 三、讨论方向1。 营养与疾病: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营养素及非营养素功能成分与疾病发生、进展及预防的关系。2。 食品安全:讨论食品中可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建立和开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灵敏、高效的检测分析技术。3. 临床营养:重点开展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临床营养支持和营养治疗讨论。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讨论生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 7.0 学分。1、公共必修课 共 5.0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学时 2.0 学分外语(英语) 72 学时 3.0 学分2、必选课 至少 2 门 至少 2。0 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 1。0 学分,由导师与讨论生根据讨论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免疫学讨论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神经科学讨论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细胞生物学讨论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分子生物学讨论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讨论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 1。0 学分,由导师与讨论生根据讨论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疾病的分子营养学 18 学时 1。0 学分现代食品卫生学进展(拟开设) 18 学时 1.0 学分分子流行病学 18 学时 1。0 学分现场调查技术 18 学时 1.0 学分3、选修课 不做要求六、实践培育1.教学实践要求:本专业来源的博士讨论生应承担4~6学时的公共课或专业课的讲授任务或带一轮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累计时间不少于10学时.非本专业来源的博士讨论生须参加一届本科生本专业教学,担任一组实习课和2学时培育性理论授课,参加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10学时。导师要加强教学指导和检查性听课,保证教学质量,结束后由教研室组织老师评议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参加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和硕士生培育。2。科研实践要求:(1)讨论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校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并主讲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