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电子政务探讨摘要: 知识管理是数字图书馆与电子政务结合的媒介,政府信息公开则使二者结合成为必然。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电子政务可以解决很多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电子政务系统由电子政府、数字图书馆以及知识管理平台三部分组成。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知识管理 1 电子政务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指社会职能部门通过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形成统一的网络集成平台,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部分政务处理以及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和行为。 利用各政府部门产生的信息支撑数据环境基础,通过利用各种知识管理技术辅助政府进行决策,这是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目标。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应用网络的分布式政府结构,这些政府结构通过利用类似政务中心的方式提供跨部门的政府业务服务。 数字图书馆作为电子政务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基础工程之一,与电子政务发展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 年 5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将图书馆列为法定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规定各级政府应为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各级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基于我国的国情,数字图书馆则作为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而承担起政务公开的重任。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即建设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电子政务系统,并使电子政务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起来,是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系统的最好方法。 2 电子政务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作为基础工程之一,数字图书馆在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从电子政务方面来看,政府机关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这些信息都将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存贮于政务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中,用户可通过计算机利用各种检索机制快速查询这些数据。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数据和社会信息数据是很有价值的,为了收集这些宝贵资源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些数据资源以数据库文件的方式存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中,可利用数据挖掘的种种技术进行资源处理、整合以利于政府进行辅助决策。电子政务的本质是一种数据管理模式,一种高效透明的信息管理模式,而数字图书馆恰好擅长于数据存储及处理。因此电子政务领域中可大量运用数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