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①广域网 WAN(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 交换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②城域网 MAN、③局域网 LAN、④个人区域网PAN;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①公用网、②专用网;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要素:①语法、②语义、③同步; 标准:①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 ② 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协议的三要素语法:数据域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各层要完成的功能:① 差错控制② 流量控制③ 分段和重装④ 复用和分用⑤ 连接建立和释放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叫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 七层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TCP/IP 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解决不同网络的互联问题)、网络接口层(3)、综合优点的五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4)、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纳的综合了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层的主要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2)运输层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对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面对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只是 best—effort—delivery。(3)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e),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5)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透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