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大额授信风险防范与化解 ——以山东莱芜为例摘要:近年来,银行业贷款授信过度集中引发的大额授信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本文以山东莱芜为例,介绍大额授信风险的基本情况;从企业、银行、社会监督等方面分析大额授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额授信风险;成因分析一、引言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进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我国 GDP 增速增速不断放缓,从 2024 年的 10.45%降至 2024 年底的 7。4%,粗放式的扩张已不适合当前形势,绿色、可持续的进展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导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巨大的改革转型压力。近年来,莱芜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追求规模效益,往往将集团客户、大客户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争相为大额客户贷款授信与投放贷款,“垒大户”现象十分普遍。大额授信客户虽在经济上行期对银行利润做出较大贡献,但在经济转型期,其隐藏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严重影响着银行业资产质量,目前大额授信风险防控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当地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二、莱芜辖内大额授信风险现状莱芜市因钢立市、以钢兴市,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钢铁为主导产业,辅之以姜蒜等种植业,银行业授信集中度较高,近年来,各银行机构对莱芜市压缩授信部分大额授信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累积,涉及众多关联及担保企业,莱芜市泰丰纺织、东方彩印、御鼎冷弯等多家企业、担保圈已先后出现资金风险,大额授信风险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良贷款高位运行,信用风险防控压力较大。截至 2024 年 4 月末,莱芜市银行业各项贷款 647。46 亿元;不良贷款余额 65。52 亿元,不良率为10。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8.19 个百分点,高居山东省第 1 位,且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 41.5 亿,其中部分贷款存在劣变为不良贷款的可能。今年,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情况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银行业化解压力和防控压力依旧较大,可能存在不良贷款前清后增,质量仍在继续下迁的可能。 (二)银行“垒大户"现象明显,贷款集中度高。受地域经济特点影响,莱芜市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辖区行业和客户的信贷集中一直是银行业的突出问题。截至 4 月末,辖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分别占全部贷款的 42.28%和 26.83%.莱芜市内授信余额 20 亿元以上的客户 4 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