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 采购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摘要】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永恒的议题,论文分析了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承包商与供应商缺乏长效合作;三是材料采购中间信息不对称;四是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继而,分析了 JIT 采购在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 JIT 与 EOQ 在工程材料采购管理领域的比较与思考,认为 JIT采购模式追求的低库存、不定量采购是 EOQ 订货模式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JIT 采购;采购管理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改革进展,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建筑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则成为建筑企业永恒的议题。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大约 65%都是由材料费构成,因此,控制工程项目总成本首先就是要控制工程材料成本。实行法律规范合理、高效可控的采购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材料、库存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内部控制能力[1]。 2 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都在不断更新,如调整组织结构、更改管理措施、严格预算控制等,但往往成效并不明显。当前,建筑企业的工程材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2,3]:2.1 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目前,虽然许多建筑企业都对传统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也只是注重库存保管业务,大都没有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也没有综合考虑采购、库存、配送等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另外,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在于,当一个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后,项目部随即解散,因此,很过工作人员认为材料管理的好坏与其自身利益无关。工程现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仓库管理人员较少,多为临时工,导致材料入库、出库记录不全,浪费现象严重,保管费用较高。更有一些材料一旦堆放时间过长,其理化性能发生弱化,给后续施工带来不便。2.2 承包商与供应商缺乏长效合作。目前,材料供应商和承包商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合作关系,大多只关注自身的短期利益,没有共同目标。双方之间的物流协作计划约定不明,供应商对生产厂家的临时性选择有可能会以牺牲材料品质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材料成本。双方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互相博弈,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考虑建立长效机制,缺乏系统整体的观念与协作双赢的意识,而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每次谈判都会因为双方互不妥协,耽误不必要的时间,人为降低了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