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讨论【摘要】互联网+正在悄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种种影响,为了让我们能够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我们应该积极丰富互联网上的宣传我国政府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要想加强互联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加强互联网上的宣传阵地建设,确保我们党和国家在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维护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键词】互联网+ 渗透 意识形态教育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不良冲击互联网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开辟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崭新的阵地,互联网在悄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种种影响。如今各种社会思潮、“主义”数以百计,无奇不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等意识形态在网上相互激荡。目前,互联网上有较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较大冲击的意识形态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1]在这些多如牛毛的各种思想和主义面前,我们首先得明白“互联网+”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的影响?(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互联网的普及和进展,使社会成员行使权力、提出要求、表达愿望、了解政治都比以前更加便捷、直接。互联网催生了一种互动的、双向的、平行的传播模式,人们可以通过论坛、博客等形式自主的发布信息,因此互联网往往充斥着大量非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主流媒体单方面的宣传,而是习惯与借助互联网自由的发表评论和沟通意见,自主的参加信息的发表和制造。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党和政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弱化了,使传统媒体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上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和削弱。(二)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非选择性容易误导意识形态的进展方向1.互联网上信息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互联网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削弱了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强大控制力,虽然党和政府可以把大量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材料放到网上去,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高度的自由性,浏览互联网的人很可能因为对宣传材料不感兴趣而不去点那些内容,相反,一些刻意包装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可能因为刻意宣扬社会的负面信息而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为歪曲事实、散步谎言制造了机会,也大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影响力。[2]2.信息传播的结构和机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