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老师技能训练途径途径 摘要: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老师技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文章在分析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职业素养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背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老师技能的内涵,阐述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老师技能训练途径,以期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 关键词:创新;小学教育;老师技能;内涵;训练途径 从上世纪末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开办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已经历 20 年的进展,为我国基础教育培育和储备了大批高学历的教育人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老师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育全方位进展的小学老师,对人才培育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 1 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诉求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定格在“本科”,定向在“小学”,定性在“教育”,目的是培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进展需要的小学老师,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鲜亮特色。培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背景下小学教育人才培育的方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育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然诉求[1~2]:1.1 具有扎实的综合知识。小学老师应具有小学各阶段、各学科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体系,主要包括通识类、教育类和实践类等知识。扎实的综合知识是小学老师创新的基础,小学老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越容易观察和发现新问题,以便更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创新的需要。小学老师不仅要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不断构建自身的多元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小学教育进展的需要。1.2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要求中小学老师勇于探究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将良好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才能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创新背景下,小学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要将小学课堂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激励小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科学知识。1.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小学老师除了承担小学课程教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