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讨论 一、双语教学法 英语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最主要的沟通工具,能为毕业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快速地与外商沟通、商务谈判、收发传真与外贸函电往来提供有利的语言支持,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更能提高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法律规范性、涉外性和准确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上最新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顺利地与国际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项规则接轨。笔者在最初几年的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用的是中文教材,2024 年第一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46 名学生做了双语教学的最新尝试,上课以后也及时做了不记名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 5 人选择全英文授课方式,占 11%;有37 人选择使用中英文双语讲授,占 80%;有 4 人选择全中文授课,占 9%(见图 1)。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统计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也不同,比如: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选择少用或者不用英语讲授,相反,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认可支持的态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教学反馈,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最初的英文授课为主转换为以中文讲授为主,针对重要的专业术语采纳中英文讲授的双语教学,并精心设计制作了双语网络课件,上课后及时把课件发送到同学们的 QQ 群,使得学生能够在下课后及时地吸收、较好地理解上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而不断开拓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尽管双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难题,然而老师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讨论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并实行适当的方法,增强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培育出满足国际复合型标准的涉外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老师把国际贸易实务中发生的各种典型的实际案例与代表性的业务资料经过自己的精心选取,系统归纳并整理,然后引入到课堂典型案例的讲授中,以便指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进行独立思考性学习。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是提高教学效果首选方法。老师一边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一边适当地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主动地运用各种原理,进而思考实际业务中产生的各种贸易争端的根源,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