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滥 竽 充 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老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进展。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排场”“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3、能对比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教学方法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承受传统文化的熏,获得语言的进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1、寓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般含有讽刺和劝诫的意思。一般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指生说)2、做游戏:看图写成语.(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 10 秒钟,同学们得认真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3. 沟通。(出示答案: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和 滥竽充数)齐读成语。4. 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二、揭题解“竽”1. 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学生猜想,老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3. 设疑。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梳理问题,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排场 待遇 腮帮 竽眼儿 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齐宣王 齐湣王 读词语,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吗?3、(出示沟通问题)小组合作沟通:(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里充数?(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的逃走了?(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 出示重点句: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