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_第1页
1/11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_第2页
2/11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_第3页
3/11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 摘要:《造洋饭书》一书出现于晚清时期,时值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从拓扑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分析《造洋饭书》,一方面可以就国人饮食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文化角度,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微观样貌特征展开讨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造洋饭书》,也可以管窥当时中国社会科学翻译状况之一斑。 关键词:《造洋饭书》;翻译进展史;文化拓扑;拓扑学 一、引言 晚晴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以求自强;由此,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掀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关于中国翻译的进展,无论是进展的历史进程,还是翻译自身的本风光貌以及脉络演变,包括邹振环在内的无数学者都进行了系统性地讨论与反思。甚至对于 MTI 课程的中外翻译史的教学内容,也有所讨论。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别于西方,“吃”对中国人来说是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而西方饮食是如何恰当地融合于近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在《造洋饭书》中就可以很好地体现。本文尝试就《造洋饭书》一书,结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沟通,对中国晚清翻译进展状况进行讨论,并从拓扑学的视角进行审视与分析。 二、《造洋饭书》 1.西餐食谱的出现与流传。鸦片战争之后,西餐随着开埠的通商口岸开始深化到中国内陆。西餐的逐渐传入,使其自身所蕴含的较为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以及科学营养和卫生管理的理念、包括膳食合理的饮食方式等,这些对当时刚刚开始了解并逐渐重视科学的国人来说,无疑是新奇而受欢迎的。此后,西餐食谱应运而生。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是晚清西餐食谱集中面世的时段。除了本文所讨论的《造洋饭书》之外,还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西法食谱》,以及由《随园食单》和《西法食谱》拼凑而成的于 1897 年刊行的《华英食谱》。梁启超最先将西餐食谱著录在案。在其所编写的《西学书目表》(1896)下卷“杂类”中“无可归类之书”一列,《造洋饭书》与《西法食谱》就收录其中。《西法食谱》面对的是西方厨师,执行的是标准的西餐做法;而《造洋饭书》则是出于教导中国厨师做西餐的考虑。二者不同的西化途径——“全盘西化”与“中西调适”造成了它们不同的流传命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中国社科翻译在晚清阶段的进展历程。在翻译上主要涉及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类似的讨论见金瑞与邵华(2024),李胜玉(2024)等。2.《造洋饭书》及其作者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